您好,欢迎来到应急中国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应急动态

重度雾霾又将笼罩京津冀,多吃这些真的管用!

发布时间:2015-10-15 来源:网络 阅读:1460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华北、黄淮一带将被雾霾笼罩。此次雾霾天气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最严重的时段在16日夜间至17日白天,京津冀局地有重度霾。外出需做好防护工作。

        随着冷空气的远离,天气趋于静稳,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转差,从13日夜间起,华北等地雾霾来袭。监测显示,14日05时至15日05时,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东部、江南东北部、吉林等地出现轻至中度霾,上述地区PM2.5浓度普遍超过75微克/立方米,出现轻至中度污染,其中河北中南部、山东北部局地超过150微克/立方米,达到重度污染。

        此次雾霾天气影响范围较广,除了京津地区、河北南部、河南、山东等地外,长三角地区也会被波及。预计16日和17日早晨,山东半岛、江苏等地有能见度不足1公里的大雾天气。

        霾,又来了。今天我们不得不请中急培(北京)应急技术中心的应急管理师来普及一下关于霾的种种,希望大家做好防护。

 

【细说雾&霾】

        雾和霾相伴而生并能相互转化

        根据气象学的定义,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云雾滴(即水滴)导致的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这种天气现象就称为雾。当能见度在1~10公里时则被定义为轻雾。

        霾则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这里的干尘粒指的是干气溶胶粒子。

        雾和霾在一天之中可以变换角色,甚至在同一区域内的不同地方,雾和霾也可能各有侧重。譬如一天中清晨的空气中湿度比较大,水滴含量较多,则出现轻雾和雾的几率就大一些;到了中午空气湿度下降,干气溶胶粒子比重增多,则霾就偏多一些。总之,“雾-霾”现象通常会相伴出现并可以转换。

 

        干霾、湿雾是雾和霾的显著区别

        干气溶胶粒子和有气溶胶粒子参与的云雾滴是霾和雾的主要成分,也是二者最主要区别。通俗来说,霾比较“干”,而雾比较“湿”。

        判断雾和霾哪个偏多,空气湿度是重要的依据。一般说来,在雾-霾现象中,当大面积观测到的空气相对湿度大于90%时,雾-霾中以雾为主导;当大面积观测到的空气湿度低于80%时,以霾为主导。

 

        霾中的PM2.5粒子更易入肺

        研究发现,粒径在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即PM2.5),能够直接进入肺泡并被巨噬细胞吞噬,可以永远停留在肺泡里,不仅仅对呼吸系统,对心血管、对神经系统等都会有影响。由于雾中的水滴粒子直径通常在几十微米,和PM2.5相比不易直接进入肺部。

 

【科普链接】

        什么是气溶胶?

        气溶胶是液态或固态微粒在空气中的悬浮体系。它们能作为水滴和冰晶的凝结核、太阳辐射的吸收体和散射体,并参与各种化学循环,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雾、烟、霾、轻雾(霭)、微尘和烟雾等,都与天然或人为排放的大气气溶胶有关。

        PM2.5是什么

        细颗粒物(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气溶胶粒子,是能进入人体肺泡的颗粒物。

        PM2.5的主要来源有哪些

        PM2.5的主要来源有三大类,一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二是生物物质燃烧,三是土地覆盖和利用的变化。

其人为来源包括:工矿企业化石燃料的燃烧,采暖锅炉燃烧释放,交通运输工具的油、气排放,烹调和其它人类活动释放等;其自然来源包括与沙尘暴有关的风蚀过程、火山爆发、森林大火等释放的燃烧产物。

 

【如何应对】

 

        1.戴口罩。最好,是能够到医疗门店去购买;

        2.减少出门。尤其是老人与儿童,应尽量减少室外活动;

        3.搞好个人卫生。回家后,及时的洗脸,搞好个人卫生;

        4.注意饮食、调节情绪,饮食多吃含氨基酸的食物以维持抗体正常的生理、生化、免疫机能,以及生长发育、新城代谢等生命活动。

氨基酸含量比较丰富的食物有鱼类:墨鱼、章鱼、鳝鱼、泥鳅等。另外,海参、鸡肉、冻豆腐、紫菜、豆类食品、花生、杏仁、香蕉等新鲜果蔬、牛肉、鸡蛋、黄豆、银耳、动物内脏、瘦肉、乳类、山药、藕等都富含丰富的氨基酸。
        5.采取预防措施。为预防雾霾的危害,增加身体抵抗力,人们还可以氨基酸饮料饮品,氨基酸里含有的蛋氨酸在体内转化成谷胱苷肽,是预防和治疗重金属铅镉汞对机体造成损害的重要物质。

        当然,最有利的方式,还是减少污染,减少雾霾的产生,这才是根本!

 

(薛旭霞整理)

来源: 应急中国网

应急知识热线:4006-058-928

 

分享到:0
应急装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