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急中国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应急动态

5种“夏季病”巧应对

发布时间:2015-05-22 来源:网络 阅读:1886
经历了前阵子“过山车”般的气温变化,21日起,京城将全面收复失地,“回归”30℃以上“阵营”。据市气象台预计,未来一周京城最高气温将在32℃至34℃之间,比常年平均气温高出4℃。如此“热浪”也将推动京城的入夏进程,未来一周内京城或正式投入夏天的怀抱。随着气温的升高,一些夏天高发的疾病也会接踵而来。夏季病意外降临到自己身上应该怎么办?中急培(北京)应急技术中心应急管理师为大家总结了5种常见的“夏季病”,并提出了救治 “秘籍”供大家阅读参考。

       1.皮肤病

        夏季强烈的阳光,可导致诸多损容性疾病,日晒伤就是其中一种。日晒伤即日光性皮炎,这是由于强烈日光照射后引起暴露外皮肤红斑和水疱性皮肤病。

        皮肤晒伤后应该及时的去医院就诊,如果出游在外不具备医疗条件,可先用消毒棉棒沾上冰水轻轻的拍打肌肤,尽量不要弄破水泡,应使水泡通过身体自行吸收化解。水泡破裂或吸收之后,要用消毒棉棒沾上消炎药膏或芦荟胶涂抹在晒伤处,在痊愈之前避免使用护肤品。

 

       2.中暑

        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会引起中暑,会导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夏季是中暑的高发期,中暑后不及时处理会引起不可预知的后果,必须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外衣。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

     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用手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位,使其苏醒。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尽可能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

 

        3.肠胃炎

        夏天是肠道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这是因为天气炎热,细菌繁殖快,很容易经消化道“进攻”人体。

        如果发生肠胃炎疾病,第一要催吐,食物中毒引起的急性胃炎,在食物吃下去的一到两小时内,要立即用手指压咽喉部催吐,以促使中毒食物尽快排出体外,病情严重者应及时送医治疗。再者要补水,因腹泻而引起的脱水应该及时给患者补水,即补充含适量盐分的电解质盐溶液,以保证患者体内电解质的水分平衡。

 

       4.老人中风

        随着气温日趋升高,体质较差的老年人尤其是原本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更容易出现中风等心脑血管病。一般脑中风病人具有表情呆滞、口眼歪斜、呼吸急促、口吐白沫、瞳孔变小或不等大、意识障碍、语言不清、四肢活动受限、大小便失禁等症状。面对这种状况时,需要的是沉着、冷静,千万别慌张。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尤其是头部不能轻易晃动。应让病人先保持平卧位,以头部与床面夹角呈30度为宜。然后迅速解开衣领,松缓腰带。也可让病人侧卧位,防止吐物或异物误入气管。若有假牙,应立即取出。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病人的保暖,不要滥用药物或给予不当的针刺,然后尽快送医院抢救。

 

       5.小孩得暑热症

      暑热症又名夏季热。发病时间大多从气候炎热的夏季开始,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在6个月至2岁的婴儿中更为多见。

        高热的治疗和护理对暑热症的宝宝尤其重要,家长可按以下几点进行操作:

        ①注意补充大量水分。根据病情,酌情给予营养且易于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品;

        ②室温调节至26℃左右。少穿些衣服,确保患儿处于凉爽、通风的环境中;

        ③减少患儿活动。多卧床休息,因为发热时新陈代谢增快,消耗多,进食少,孩子体质虚弱。

 

(薛旭霞)

应急知识热线:4006-058-928

来源:应急中国网

 

分享到:0
应急装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