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应急中国网!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舆情&评论

中等收入群体,何时才不“压力山大”?

发布时间:2017-02-16 来源:光明网 阅读:1678
日前,一条“年收入12万算高收入人群”的谣言引发集体吐槽,围绕“中等收入阶层”的讨论持续发酵。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社会”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实现这种“转方式、调结构”的发展目标,让更多人享受到国家发展改革带来的红利?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石磊教授这样说:

 

 

     重“质”是中等收入阶层的突出特征

        就中等收入阶层的属性来看,他们更加注重文化消费、教育消费、健康消费、旅游消费。这意味着中等收入阶层对收入水平要求比较高,对经济增长质量要求比较高,不再是简单地要求GDP增长。

        同时,中等收入阶层希望社会稳定,因为如果社会不稳定,经济发展不稳定的话,中等收入阶层就有可能从中等收入状态,不小心跌入低收入状态。中等收入到低收入中间有一个过渡带。另外从政治来看,中等收入阶层有积极参与政治,表达诉求的愿望,并在意国家进一步走向文明、现代化。

      而且,中等收入阶层对食品的价格不再敏感,对食品的安全很敏感。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很多,包括空气、土壤、水、加工、物流过程等。这就要求国家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应有一套与中等收入阶层占比高的社会结构相适应的举措。

 

      自我认同感缺乏诱发“群体性焦虑”

 

      中等收入阶层的焦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观上焦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等收入阶层不再按照低收入人群的标准来要求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他们基于一个更高的目标来看待自己的生活,常会有诸多抱怨。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在网络、媒体、大众当中都存在这种情绪。

      第二是收入分配当中,存在的基尼系数拉大的情形,中等收入阶层的中低高收入存在差距。他们被放入中等收入阶层后,家庭负担也增加了。因为他们是家庭的核心成员,核心成员的收入要和家庭非核心成员的收入一起分配,养老费用、子女教育费用、子女养育成本,也和过去有不同。这样就会产生一种对于生活成本增加的焦虑。

      第三是焦虑经济收入不稳定。一方面担忧通货膨胀指数一上升就会蚕食掉收入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是担忧与提高生活质量相关的花费,比如在交往过程中的花费更大,为养老、教育的支出增多,要想真正过上与中等收入阶层相对应的生活,其实又显得并不是那么宽裕。

      还有部分人认为自己不属于中等收入阶层,一种是怀疑统计数据不真实,另一种人是收入更多来自于劳动收入,劳动负担过重,甚至身体遭到严重的损害时,宁可认为自己不符合中等收入阶层划分的标准。

 

      释放改革红利需“创新”先行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可能会遇到创新不足、体制瓶颈、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可能会使国家在中等收入阶段长期停滞。如果“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存在,那么中等收入群体会首当其冲受到的影响。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摆在第一位的是国家的全面创新,包括国家发展理念的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以及与供给侧改革相关的市场体系创新,政府行为创新,企业创新等。把这些创新的动力释放出来。

    第二,我们要求公共政策要配套,比方说,税制怎么改,财政体系、投融资体系怎么改、科技创新体系怎么改、成果转化体系怎么改、高等教育体系怎么改、农村怎么发展、城乡一体化怎么发展,这就涉及到五中全会国家强调的五大发展理念要落到实处。

    第三,要有很好的利益共享机制,尽管中等收入群体占有大多数。但是事实上还有两头:低收入阶层和高收入阶层,那我们来看高收入阶层的收入是否合法、是否合理。而且还要简化税制,让每一个人更多享受到国家发展改革带来的红利,从文化上、教育上、健康上、环境上、旅游上有一种获得感,从而提高中等收入阶层的幸福指数。

    总之,各个收入水平都有自身的幸福追求,满足社会大多数人最根本的需要,需要始终推动国家的改革不停滞、发展不停滞,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不断建构社会和谐体系。

 

     (光明网记者:韩梦晨 张茜)

分享到:0
应急装备更多>>